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字〔2015〕116号 关于做好2015-2016学年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5年10月16日  点击:

各学院、研究院、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文件精神,促进我校相关工作的全力开展与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15-2016学年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5-2016学年我校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深化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推进就业管理多元化、信息化建设,搭建高效、优质、便捷的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稳固就业市场优势资源,探寻新兴行业增长点,加强区域合作,创新开拓模式,逐步形成分级、分类、分层次的就业与实习市场新格局;完善教研室建设,逐步形成集体备课、专题授课和课程研发机制,有效提升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普适性指导效果,凝练系统性指导特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学生课外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体系;拓展培训形式,优化培训梯级,推进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队伍培养体系建设;开展分专业、分行业、分群体调研,逐步构建就业创业研究体系。

二、主要工作

(一)各学院(研究院、中心)主要工作

1.做好2016届毕业生情况摸底和就业创业动员工作

各学院(研究院、中心)(以下简称“各学院”)要认真开展2016届毕业生情况的摸底工作,全面了解学生毕业去向意愿,追踪掌握毕业去向变化;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为经济困难、就业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学生制定专项帮扶机制,做到关怀“点对点”、帮扶“一对一”;要持续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工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及时把握企业行业趋势,合理确立就业创业方向,科学调适就业创业心态,积极开展求职创业准备。

2.开展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活动

各学院要全面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毕业生深造、求职、创业等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规划、政策解析、技能提升、创业指导、职场适应等普适性的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活动。同时,各学院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依托德育示范基地、校友工作等多方资源,逐步形成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体系。

3.加强二级就业与实习市场建设

各学院要主动加强专业相关领域重要用人单位的维护工作,巩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渠道;要不断加强新兴就业与实习市场开拓力度,充分依靠教学、科研、校友和国际交流等平台优势,以搭建就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组团招聘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区域合作、行业共赢,进一步培育与扩大就业与实习市场。

4.提升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各学院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帮助学生知晓和用好国家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举措;要加强学生求职择业教育,引导学生慎重选择、诚信签约;要规范内部管理流程,落实考核评价体系,责任到人,提供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新媒体平台等网络媒介,畅通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和传递渠道;加强就业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毕业生学生干部朋辈管理和服务作用。

5.强化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

各学院要充分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队伍的配备与培养。要根据本单位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流向特点,配备相对稳定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要有计划、分批次地做好队伍的培训选送工作,通过搭建学习、实践和研究平台,全面提升就业创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学生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要工作

1.加强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结合上级教学要求和目前开课情况,选聘教学人员,充实课程团队;完善运行方式,形成集体备课、专题授课和课程研发长效机制;掌握课程需求,优化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注重成果总结,积累教案、教材、教学工具、教学素材等相关成果,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具备良好教学效果的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课程体系。

2.完善校院两级学生课外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活动体系,强化创业教育

依托德育示范基地运行成果、辅导员年级工作组、各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以及“成长发展辅导工作室”、“职业发展工作室”等软硬件平台,开展立足“全程、全员、全生涯阶段”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专题指导和辅导;依托北京市教委、用人单位、校友等多方专家资源,开展“行业与职业、求职与创业、能力提升与个人发展”等主题指导活动;整合校级指导活动形式,深化指导活动实效,逐步形成以“职业发展季”和“求职季”两大系列活动为主体、普适性指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学生课外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体系。

加强创业指导,开展创业者说、创业培训营等多种指导活动,丰富创业指导形式与内容;创建“微就业”创业实践平台,用新媒体模式运营“中财就业”微信公众平台,探索就业中心牵头搭建毕业生创业实践平台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3.构建区域合作、行业共赢、层次鲜明的就业实习市场新格局,完善校园招聘服务模式

加强就业市场与行业研究,把握就业市场变化趋势,通过用人单位走访调查、招聘信息挖掘分析等增强对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的掌控能力,积极探寻、挖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就业市场增长点;深入合作,加深与重点用人单位的联系,稳固传统行业优势市场资源;广开渠道,充分依托地方力量,深化区校合作、省校合作,开辟区域化的就业市场开拓新模式;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把握“互联网+”、“京津冀一体化”等时代趋势,发掘新兴行业力量,形成“区域合作”、“行业共赢”的就业实习市场新格局。

整合校园招聘资源,注重校园招聘活动实效,力求专场招聘会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挖掘专场招聘会潜在资源,为行业、职业研究和指导提供有力支持;细分地域、行业,使双选会的主题和形式进一步多元,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打造精致的校园招聘服务平台。

4.搭建多元化、信息化、一体化的就业创业管理服务平台,优化管理服务机制

依托就业信息网、“中财就业”公众号等平台,以图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丰富就业创业指导模式,覆盖毕业生求职、择业、手续办理等就业创业全过程;研发就业创业管理信息系统,搭建服务于学生、用人单位、管理教师、校友等群体的网络信息化平台,为学生、用人单位等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梳理毕业生求职中的常见问题,通过编写“就业政策白皮书”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入微的就业服务。

5.优化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队伍培养模式,丰富队伍培训形式

坚持开展校院两级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根据队伍结构及人员变化特点,分层次、分主题、有规律地开展相关培训,全面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完善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创业工作例会和春秋季业务培训,加大职业指导师、GCDF、生涯规划师、KAB创业指导等培训的选送力度,继续举办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研讨会,搭建队伍培训、交流、研讨的学习平台。同时,结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系列指导活动和就业调查研究等工作,开展相应的队伍专业化培训,搭建形式丰富多样、实践锻炼匹配的队伍专业化培养模式。

6.开展分专业、分行业、分群体的就业调查研究,探索就业创业研究体系

在开展毕业生就业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丰富调研内容,创新调研形式,尝试开展面向用人单位、校友等不同群体的调查研究,逐步形成“职业、企业、就业”有机融合,“分专业、分行业、分群体”全面覆盖的就业创业研究体系;整合校内外就业创业调查研究项目,提高调查研究效率,科学分析调查研究资料,深入总结调查研究结果,做到“调查、分析、指导”相辅相成,并为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校内分析报告的编写提供科学、充实、全面的数据支撑,实现调查研究效用最大化。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按照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精心组织,有效落实。

(二)各单位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长远,不断凝练特色,提升质量,建立学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毕业生摸底,将《2016届毕业生摸底情况调查表》(见附件)于10月23日前报送学生处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附件:《2016届毕业生摸底情况调查表》(请从就业网“下载专区”下载)

 

 

     学生处

2015年10月16日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