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全员育人优秀团队事迹展示——金融学院卓越学术人才培养团队

时间:2017年01月14日  点击:
      一、培养目标    
      金融学院卓越学术人才培养团队着眼于解决目前在学生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由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所引发的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和质疑;缺乏培养创新型学术人才的良好学术环境与氛围,课程的前沿性与深度不足;学院南路校区和沙河校区的“两地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难以建立及时有效的学术交流方式;学生过度重视以已有知识为主的认知考试,深度学术思维能力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不够等。团队利用教育学中的“素质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注重挖掘并培养有浓厚学术兴趣和科研潜力的学生,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与世界顶尖大学具有同等竞争力或更高竞争力的,能够适应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创造力”的拔尖创新型金融学术人才,实现大众化“通才教育”和精耕细作式“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本科教育的框架,建成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科研实践相平衡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实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统一;设置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统一;建立多层面、全覆盖的学生与导师一对一的管理制度,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通过营造浓厚的国际化学术氛围和打造高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国内教育和国际化培养相统一。
      二、培养措施    
      (一)第 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充分利用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金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和Mooc课程“金融学”、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等优秀成果充实第一课堂教学,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心打造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双周学术论坛、经济与金融学家论坛、金融街论坛、校友大讲堂、互联网金融、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等多元化讲座体系;精细策划金融资产规划大赛、金融精英赛、模拟炒股大赛、模拟基金经理大赛、期货衍生品系列竞赛、CFA大学生全球投资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吸引学生踊跃参加,进一步浓郁学术研究氛围。
      (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潜力    
      1. 选拔学术指导教师。学院从教师的政治素养、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带领学生做科研的意愿、时间保证五个维度遴选出不同方向的老师,包括李建军、谭小芬、张学勇、刘向丽、王辉、黄志刚、黄瑜琴、周德清、高言、尹力博、戴韡、陶坤玉、苟琴、鄢莉莉、陈锐、魏旭、方意、姜富伟、金谷、王盈等20名,组成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开设《金融学前沿课程》。
      2. 开设 《金融学前沿导论》,关注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并帮助学生对自身实力和兴趣进行全面评估。以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公司金融等四个领域为切入点,分别介绍各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命题、基本方法、经典文献、前沿理论和研究趋势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指出科研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可能存在的困难。课程结束后,学生需向学院提交论文作为课程作业。该课程的教学价值在于,与国内外名牌大学毕业的教师进行一对一讨论研究,为学生在确定入选项目前提供了探索金融学科领域的宝贵机会,使学生直接浸润于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关注未来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
      3. 学生招募及培养    
      (1)学员招募及启动。学院发布招募公告,学生提交申请,学院组织统一选拔并举办启动仪式。
      (2)学员培养。每位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研究兴趣,将所带学生编到各科研小组内,指导学生开展选题讨论,确定研究课题,组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补充必要的金融知识和计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和工具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模型、数据处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研究,组内同学在相互交流和启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通过定期零距离交流,导师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有关的困惑和问题,还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在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个性特质,如观察力、想象力、意志力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中,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的牵头人张学勇老师出国访学时也坚持与2009级两个月内失去双亲的陈同学通电话沟通论文进展,指导论文写作,关心该生的学习生活,最终该生报送至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中期答辩。举行中期答辩会,检查所有入选项目同学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下一步研究提供建议。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分成三组组成答辩委员会,所有入选项目的同学提交《中期答辩书》,并通过PPT展示和回答评委老师提问两种方式汇报论文研究进展、个人研究工作总结、下一步研究计划和所要承担的工作等三方面的内容,对未能如期完成研究任务的学生进行清退。
      (4)终期答辩及结项。学院举行终期答辩及成果报告会。学院分别开展师生层面调研,沟通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优化下一届学生的培养方案,择优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三、实施效果    
      (一)学院的学术研究氛围进一步浓郁,学风优良。通过17期卓越金融学子学术大讲堂活动,激发了低年级同学的研究兴趣,浓郁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营造了优良的学风和班风。
      (二)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出国留学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届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32名学员中,31名成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1人成功签约,升学率达到97%,就业质量贡献率为100%;第二届的47名学员中,6人成功签约,升学率87%,41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去向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就业贡献率为100%;第三届的67名学员中,2人成功签约,升学率86.57%,58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去向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国外名校及国内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
      (三)学生在学术论文发表成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状况、荣誉竞赛成果及科研创新成果等方面成果突出。20余名本科生在国家A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论坛活动;100余人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科研创新比赛、国家奖学金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四)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五年来,先后有近10人次教师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等省部级荣誉称号,主持、参与10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发表30多篇A类以上学术论文,该团队所培育的“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特色项目”、“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全员育人工作优秀案例”等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 中央财经大学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