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2021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我们党的一百年
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
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中国社会经历沧桑巨变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
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建党100周年
学生工作部每日特别推出
【百年风华·党史回眸】专栏
让我们追忆每一个
“党史上的今天”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担当复兴大任
【百年风华·党史回眸】
又与大家见面啦

党史回眸:12月6日
1935年12月6日
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
讨论改变对富农的策略问题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改变对富农的策略问题,并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决定指出,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其他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不予没收;苏维埃政府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等自由。
1949年12月6日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
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
1949年12月6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办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1950年前后,李四光、华罗庚、叶笃正、程开甲、谢希德、赵忠尧、王淦昌等一批科学家和学者,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裕条件,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从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共有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从海外回国参加建设。这集中体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
1949年12月6日
毛泽东主席率随行人员
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苏联访问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主席率随行人员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苏联访问。这次访问的目的,一是祝贺斯大林的70寿辰,二是与苏联领导人交换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三是同苏联订立新的条约,四是商谈向苏联贷款事宜。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12月16日,毛泽东一行抵达莫斯科。1950年1月20日,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字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代表各自政府在文件上签字,斯大林和毛泽东出席签字仪式。同日,中苏双方发表关于两国缔结新的条约与协定的公告,并声明中苏旧约与协定均失去效力。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离开莫斯科回国。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
提出“小康”的概念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回答大平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究竟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提出“小康”的概念。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一百年党的光辉历史
已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丰碑上
我们追寻红色记忆
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
为的就是汲取前行的力量
学起来
不忘来时初心
做起来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让革命薪火生生不息